中国肉鸡产业历程
中国肉鸡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国肉鸡产业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截止目前,肉鸡产业已经成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产业化发展水平最快和最典型的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肉鸡产业已经从简单的养殖户发展到现在集种鸡繁育、饲料生产、肉鸡饲养、屠宰加工、冷冻冷藏、物流配送和批发零售等环节为一体的一条龙生产经营,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由肉鸡养殖、屠宰分割、鸡肉制品深加工、冷冻、冷藏、物流配送、批发零售等环节构成的肉鸡产业体系,并涌现出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如圣农发展、广东温氏、正大集团、诸城外贸集团、吉林德大集团、北京华都集团和青岛九联集团等。2004年中国头类50强企业中,鸡肉企业占了33%。2005-2006年的中国名牌产品中,肉类制品24个,其中禽肉产品12个,占肉类产品的50%。2006年公布的17家出口食品农产品免检企业中,肉鸡类企业10家,占58.82%。国内肉鸡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农业中集团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之一。第一阶段(1961-1978年):缓慢增长阶段,肉鸡养殖属于自给自足的家庭副业,在农业中处于补充地位。改革开放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缓慢。在此阶段里,国内肉鸡存栏量从1961年的5.41亿只增加至1978年的8.2亿只,年均增长率仅有2.48%。第二阶段(1979-1996年):快速增长阶段,合同养殖模式兴起。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和独立自主市场主体的形成,中国肉鸡产业在改革发展中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1984年以后,一批外国涉农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同时带来了国外的合同养殖模式和先进的养殖技术。例如泰国正大集团在上世纪80 年代初率先进入中国,在深圳建立了第一家合资饲料厂。绕畜、禽、水产饲料的生产和销售,正大集团还在中国建立了配套种鸡场、种猪场以及多级技术服务体系,并采取由中方联营公司与农户签约,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防疫药品和饲养技术,按预定价格回收成鸡等方式,推动各地养鸡业的发展和带动饲料销售。这种经营方式很快为国内其他一些企业所模仿,出现了广东温氏集团等一批大型饲料养殖企业。其中温氏集团就是仿效正大集团,采取与农户签约,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回收产品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第三阶段(1997年以来):标准化规模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产业化体系。1997年以来,我国肉鸡养殖业进入标准化和规模发展阶段。自上世纪末以来,受畜产品结构性过剩、饲料资源和劳动力短缺、能源价格上涨、畜禽疫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和资源的双重制约和环境保护压力,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算进行提升质量、增加效益诶目的的结构优化调整,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我国肉鸡产业的区域分布。我国肉鸡产业在国内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集中性。2009年,山东、广东、江苏、广西、辽宁、河南、安徽、四川和河北8省(自治区)鸡肉产量达到763万吨,约占全国鸡肉总产量的63.8%。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等为我国肉鸡传统主产区,而河北、河南和吉林则为最近10多年来新增的主产区。国内鸡肉消费不断增长。在过去30 多年里,我国鸡肉消费不断上升,人均鸡肉消费量从1978 年的1.08公斤增长至2009 年的9公斤,并且仍处于上升通道中。鸡肉不仅是价格较为低廉的肉类蛋白质来源,而且其优越的料肉比在全球粮食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也具有明显的节粮优势
2023年2月9日 09:05
ꄘ0